By 蔡佳穎,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2018/01/15 13:53

(台灣英文新聞/蔡佳穎 綜合外電報導)股神巴菲特50年來的投資夥伴兼摯友Charlie Munger曾說過一句話,「在我一生中,沒遇過哪位有智慧的人,不是無時無刻都在閱讀的。」
美媒Quartz報導,曾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任時每天會撥一小時閱讀;巴菲特也將他人生80%的時間都投注在閱讀和思考上;世界上最有錢的比爾蓋茲每週都至少會讀一本書,每年都會放自己兩週的「閱讀假」。
為什麼世界上最忙碌和最聰明的人都能在每天挪出1小時慢慢閱讀、學習,其他人卻整天嚷嚷著自己有多忙碌而辦不到?
因為前者體認到「學習」是對於時間最好的投資,也是我們少數能掌控的,正如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投資在知識上能獲得最高收益。」

智慧資本總能勝過金融資本
我們花了一生追逐、花費與渴求金錢,當我們口中說著「沒時間學新事物」,通常是因為我們只狂熱的投注大把時間在賺取金錢,但如今金錢與知識的關係正在改變。現在我們處在一個科技能讓以往昂貴商品變得便宜、甚至免費的時代,如攝影機、數位手錶、GPS、音樂播放器等。
這種現象在未來只會益發加速,例如自動駕駛車取代汽車;虛擬實境體驗取代了昂貴的休閒活動如打高爾夫或聽音樂會,甚至連兩者的感官體驗與品質都逐漸不分軒輊。教育與醫療健保也是一樣。新興的教育型態出現,如線上課程、技職訓練班;CRISPR基因剪輯技術等新工程與科技則帶來了更低成本與花費的醫療體系改革。
而當所有商品與服務變得廉價、易於取得,知識就相對變得更為重要,例如自動駕駛車的技術。Google自駕車產業的負責人Sebastian Thrun就舉出了Uber耗費7億美元收購創立不足一年的自駕卡車公司Otto的例子,還有通用汽車GM花了10億美元收購自駕車新創公司Cruise。他表示,「今日這些智慧與技術的市場定價已高達1,000萬美元。」
儘管這是較極端的例子,卻也不只適用在稀少與獲利龐大的科技產業,像是未來職業如數據分析師、產品設計師、物理治療師等都能因知識獲利。反觀那些終其一生都在自己領域努力工作,卻從未花時間持續學習的人,可能在未來陷入危險境地;他們僵固在全球化競爭的最底層,所擁有的技能可能輸給自動化產業與發展

知識就是新貨幣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發展取代了現今經濟底層的勞力工作,底層階級的人們所擁有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少,但上層人們的機會與薪資卻越來越高,矛盾的是,所反映出的現象並非「就業機會缺乏」,而是沒有足夠人力擁有適合的技能和知識,以填補所需的工作缺口。
正因如此可以發現,知識逐漸成為一項重要且獨特的「貨幣」形式,換句話說,知識就是新的貨幣,也能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和價值的貯存。不同的是,知識不像金錢交易出去就會損失,在全球各地轉換知識是完全免費且迅速的,它的價值卻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快速累積,也能轉換成各種物品、包括金錢買不到的物品,如真摯的情誼與個人幸福。
不僅如此,知識容易取得、幫助大腦運作迅速,獲取知識更能使一個人快速且更有效達成目標,讓你成為更好的溝通者,思考更為深遠、跳脫框架,讓你能透過學習與閱讀,在這一生體驗他人多種不同的生命經驗與智慧。
前總統歐巴馬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就曾提及,自己為何這麼喜愛閱讀,「在一個事件變動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使他培養『慢下來並建立自己觀點』以及『同理心』的能力」,這兩項能力對他至關重要,「使我能在八年任期內,盡力維持自己的平衡。」

Source from: 
1. 台灣英文新聞: 為什麼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願意每週花5小時閱讀?(上)
2. 台灣英文新聞: 為什麼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願意每週花5小時閱讀?(下)

arrow
arrow

    小工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